English

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

任继愈 龚育之 冯之浚等专家学者提出
2001-03-21 来源:光明日报 李瑞英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3月20日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贵在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搞好普及工作,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这是任继愈、龚育之、冯之浚、牛文元等专家学者在今天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在京举行的“《可持续发展知多少》系列读物出版研讨会”上提出的看法。会上,来自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逄先知、林元和、谷安林、李景瑞、冯并、徐九武、董京泉、张江、周素勤等和学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任继愈、龚育之、冯之浚、牛文元、刘大椿、王玉民、王如松等60多人,围绕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思想宣传普及活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与会同志说,从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以及高度膨胀的消费欲望,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伴之而来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地从局部扩展到全球,越来越明显地威胁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未来。在跨入21世纪的门槛之时,没有科学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没有公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健康有序的文明传承,我们必将遭受来自自然界的压力和报复。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全社会积极参与和观念更新。

与会同志认为,21世纪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广泛酝酿和形成,堪称人类现代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事件,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于正确规范两大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人类以高度的认知水准与道德责任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适应和协同进化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必要性条件”;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衷共济、平等互利、互助互信、自律互律、共建共享以及当代的发展不以危及后代的生存与发展为代价等,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充分条件”。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框架,形成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基本共识。然而,迄今为止,我们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还不能恰当地反映和解释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这一方面反映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这代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与会同志高度评价了广州市社科规划办、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办和广州21世纪议程办组织编写出版的《可持续发展知多少》配画本及多媒体光盘系列读物,认为编写者们试图融文、影、音、画于一体,用一种新的方法向人们普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使人们可以从对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总体认识上,引发出更高层次的理论解释和思考,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